隨機是物理世界中常見的形態(tài)了,幾乎所有物體都在運動著。同樣地,在PPT當中同樣可以對這種看似“隨機”的運動進行模仿。例如添加好路徑動畫后,再設置好循環(huán)次數,就可以實現下面的效果。PPT課件制作路徑動畫的設置也十分簡單,這種看似隨機的運行其實是圍繞一點進行不規(guī)則的“圓周”運動。PPT課件制作可以先對形狀添加“圓周”運動,之后右鍵選擇圓周,對圓周的形狀進行編輯(在圓周上右鍵-編輯頂點),讓它看起來是不規(guī)則圖形即可 。
在編輯PPT的過程中,用鼠標選中某一幻燈元素,同時按住Ctrl鍵拖放,就會自動復制一個完全一樣的幻燈元素;用鼠標調整某一幻燈元素的位置時,同時按住Shift鍵,幻燈元素將只按照垂直或者平行方向移動。更強大的是:當你同時按住Ctrl+Shift進行鼠標拖放時,就會自動地在垂直或者水平方向上復制一個完全一樣的幻燈元素。只需要直接把PPT文件另存為一個PPS文件,就可以直接進行播放演示了;或者直接把PPT文件的擴展名改為PPS,也可以直接播放;那些以為PPS文檔能夠防止別人修改拷貝幻燈片的策劃師們,用戶只需要將擴展名改回PPT就可以進入編輯模式!為什么從別人那拷回來的演示文檔你永遠都沒有動力打開?因為當PPT/Keynote們被從Presentation中生生被剝離出來時,脫離了語境與闡釋的它們,其實已經沒有太多的意義。
下一張幻燈片、計時、以及各種功能按鈕,站上講臺臨危不亂。設置欄中的各項,提供給演講者臨時隱藏page的功能,演講者還可以通過計時功能在演講前好好總結自己的臨場語言,甚至直接錄制一段滿意的旁白,協助自己的臨場發(fā)揮。最左側的放映欄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從頭開始依舊是經典的“F5”,沒有太多出奇。但是不得不提一下聯機演示這個功能。這對異地或者多地PPT演示有極大的幫助,接受協議就會彈出一個URL,將URL分享給任何能聯網的設備,通過瀏覽器就可以實現在一臺PC上放映,多臺設備同時觀看的功能,非常實用!
幻燈片應該留有大量的空白空間,或實體周圍的空間。不要被迫用妨礙理解的標識或其它不必要的圖形或文本框來填充這些空白區(qū)域;脽羝系幕靵y越少,它提供的視覺信息就越直觀。演示的對象是觀眾。但用一條又一條的要點令觀眾生厭可沒有好處。應用文本也要遵循這一原則。最優(yōu)秀的幻燈片可能根本沒有文本。由于今天人們過于依賴文本型幻燈片,這聽起來可能有些荒唐,但如果沒有演示者的解說,再優(yōu)秀的PowerPoint幻燈片也幾乎沒有什么意義。記住,幻燈片的目的在于支持解說者的敘述,而不是使解說者成為多余的人。
很多人習慣在做PPT時,在頁面上放一頁內容,設計一頁,再放下一頁內容,再設計,如此循環(huán)往復,造成效率極低。那么,如何優(yōu)化制作流程呢?方法很簡單,就是先理清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逐頁地放到對應的 PPT 頁面上,然后,再統(tǒng)一地對所有頁面進行設計。當我們都在默認模版中寫內容時,默認的字體是宋體,背景是白色。而如果我們能在制作幻燈片之前,就把這些默認的設計方案進行修改的話,定義成我們想要的字體,色彩和背景,無疑會減少一大部分換字體,換顏色,換背景的重復操作,從而節(jié)約時間。
最后在空白幻燈片中插入相對應的放大圖片。這樣只需單擊小圖片就可看到相應的放大圖片了,如果單擊放大圖片還需返回到主幻燈片,還應將放大圖片進行“動作設置”鏈接到主幻燈片,這種思路雖然比較簡單,但操作起來很繁瑣,而且完成后我們會發(fā)現,設計出來的幻燈片結構混亂,很容易出錯,尤其是不易修改,如果要更換圖片,就得重新進行“動作設置”。那么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呢?經過摸索,我終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只需在幻燈片中插入PowerPoint演示文稿對象就可以了。
PPT是一種日常使用非常頻繁的展示工具,從它的性質和作用,根據自己的習慣和觀眾的要求,在日積月累中形成自己的風格,而且要求自我在每次制作的時候都有提升,這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色彩不能相差太大:整個PPT看下來,圖片要統(tǒng)一的感覺,色彩不要相差太大,除非要強調兩者的對比性,一個模塊和一個PPT里面都是這些要求;插入文本分兩種色塊,一般為灰色填充25%,標題為灰色填充50%或75%.外框根據需要而定,可有可無。在一個PPT里,所有信息的框架要和模板保持一定空白,不能100%占有所有空間,當然空白太多視覺效果也不佳,有種欠缺之感,一般來說,所有信息占有空間應是模板的80%-95%。圖片組合風格統(tǒng)一:圖片的組合要顯示主體還是輔助文字,確定好以后,對圖片大小和布局進行整理,每個PPT要分清主次,多個圖片之間的邏輯結構要有規(guī)律,如果之間是平行關系的話,之間的占有空間的比例為2:1:1或1:1:2或4:2:1:1,圖像組合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長方形或正方形。
文字排版和字體選擇是個藝術活,英文的設計網上一搜一大把,大家可以自行學習,中文的就不太多了,而中文排版也一直是比較難的,甚至許多設計師刻意排斥它。主要原因,在PowerPoint中文的排版&設計一文中有所討論。這一步的工作在于把之前做好的文案與PPT模板、圖片結合起來。我們需要在有限的字體下,利用大小、顏色、排版將重點突出,并且讓文本有一定的節(jié)奏感。否則中文的方塊字很容易形成一大塊文字,影響閱讀。最后一步往往大家會忽視,就是對PPT的核查與排練。核查就是檢查整個文檔中是否有拼寫錯誤,外部鏈接是否有效,特殊字體是否有導入等等一切可能影響最終呈現質量的因素。而一般的報告都有時間限制,所以排練是必不可少的,在若干次排練后,如果有些部分實在來不及講,那么刪去辛辛苦苦做的頁面也是時有發(fā)生的。切勿因為舍不得刪導致有一些PPT在報告時快速帶過或者不講,這樣會破壞整個演講的結構,合并和精簡內容則意味著重新設計你的PPT。